烽火紛飛的戰(zhàn)國時代,江東一對神仙眷侶的愛戀故事,至今仍令后人唏噓不已。他是當世一代豪杰,她是絕色佳人,二人本是天作之合,卻又因為時勢風云變幻,郎才女貌,終成空歡。縱使結(jié)局不盡人意,但小喬那堅貞不屈的情操,以及周瑜那勇猛忠誠的氣節(jié),依然激蕩著中華民族的血性,值得我們學習與傳頌。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雄主爭奪天下。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占領(lǐng)江東之地,奠定東吳基業(yè)。當時,孫策手下有一員大將軍名為周瑜,字公瑾,相貌俊朗,才干過人,為人處世也頗得人心,孫策對他極為倚重。
周瑜生于泰山郡東昏縣,自小便聰慧過人,又好學不倦。十幾歲時便已涉獵兵法、文學等諸多領(lǐng)域。他性情中人,不矜才,也不驕橫,與人為善,因此交友甚廣,深受長輩賞識。
孫策見識過周瑜的才能后,十分欣賞他的為人,便收他為心腹,對他極為信任。周瑜也視孫策如兄長般尊敬,兩人關(guān)系十分密切。
兩年后,孫策攻占皖城,獲得了城中兩位絕色佳人——喬氏姐妹。那時姐姐大喬已嫁給孫策,周瑜于是迎娶了小喬為妻。一見鐘情,周瑜深深為小喬的美貌與才華傾倒,小喬也很欣賞周瑜的為人。
小喬生得玉骨冰肌,貌美如花,舉止文靜嫻淑,不僅得到朝野上下的贊譽,更是得到百姓的愛戴。她善解人意,對下級也很寬厚,而且擅長書畫琴棋,深得周瑜的喜愛。周瑜更是手把手教導小喬學習文字和音律,兩人恩愛非常,成為當時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對神仙眷侶。
“夫人學事如此出色,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周瑜笑吟吟地贊嘆道。
小喬羞澀低下頭,笑著說:“全仰賴郎君悉心教導。”
這一年,周瑜率軍擊破立下汗馬功勞,聲名遠揚。朝野上下無不稱贊他勇武英明?粗煞虻氖聵I(yè)日漸成功,小喬心中蕩漾著驕傲與歡喜——她知道,自己嫁給了一個對的人,一個可以托付終生的人。
兩人你儂我儂,恩愛非常。周瑜忙于軍國大事時,小喬便相夫教子,教導兩個孩子學習文化知識與禮儀規(guī)范;周瑜回家時,小喬又殷勤地伺候他飲食起居。朋友們見了,無不羨慕這對恩愛模范夫妻。
好景不長,建安十年(207年),孫策在征伐華歆時因傷重去世,年僅二十七。小喬的姐姐大喬悲痛欲絕,日夜哭泣,半年后也隨主公而去。東吳頓時群龍無首,周瑜和陸遜等人協(xié)助孫權(quán)穩(wěn)定軍心。
然而就在這時,北方強敵關(guān)羽率軍南下,意圖占領(lǐng)江東之地。周瑜深知形勢危急,親自穿梭于各個軍營之間,用他強大的魅力和智慧穩(wěn)定人心,使軍心不至渙散。另一方面,他也派人四處結(jié)交英雄豪杰,廣招人才,終于集結(jié)足夠的力量擊退關(guān)羽軍。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攻防戰(zhàn)中,小喬時刻掛念著丈夫的安危。每個清晨她都會跪在佛前,虔誠地為周瑜祈福;白天則勤勤懇懇地操持家務,晚上則點起油燈遠遠守望,一夜夜地祈禱周瑜平安歸來。
“娘,您已經(jīng)三天沒合眼了,這么下去身體吃不消的。”小女兒抱住母親的手臂,怯生生地勸道。
小喬心不在焉地順了順女兒的長發(fā),眼神依然執(zhí)著地望向遠方:“你父親還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我怎能安穩(wěn)睡去?”
終于,在慶功宴上,小喬再度與丈夫重逢。兩人相擁痛哭,雖然這場仗是勝了,但也犧牲了太多心腹兄弟的性命。此刻的喜悅中,更多的,是沉重與悲涼。
“你說,我們這一生,還能得幾分安穩(wěn)?”小喬憂傷地問道。
周瑜輕輕摟住妻子,“我會保護好你,保護好我們的家人。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我的歸處。”
然而好景不長,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征伐途中染疾去世,年僅三十六。這一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令小喬極度悲慟,她甚至一度不愿再活下去。
周瑜葬于廬江東,小喬帶著兩人的孩子來到丈夫墳前,一哭就是三日三夜。村民們見她痛不欲生的樣子,都深受感動,紛紛悄悄帶來些飯食,放在一旁讓她用餐。
“夫人,您再這樣下去身子吃不消的。瑜將軍他也不愿見您這樣。”村民憂心忡忡地勸道。
小喬淚眼朦朧地望著丈夫的墳墓,輕聲說:“我這一生,只愛過他一個。我會永遠守在這里,直到和他重逢的那天到來。”
從此,小喬定居在廬江,一心侍奉丈夫的墳墓。她晝夜不離墓地半步,無論刺骨寒風還是炎夏酷暑,每天都細心打掃墓穴。孫權(quán)得知此事,十分贊賞她的賢德,特地派人定期送來衣食供應,照料她和兩個孩子的生活。
十三年如一日,小喬始終守在墓旁,從不離去。偶有遠方來的親友勸她改嫁,她都婉言謝絕了。鄉(xiāng)親們見她這等癡情,無不感嘆不已,紛紛前來看望,試圖勸解。
“小喬啊,你還年輕,應該給自己再找一個依靠。”親友憐惜地勸告。
小喬眼神堅定:“我是周郎的妻子,這一世不會再改嫁。就讓我永遠守在他的身邊吧。”
村民們聞言,無不為小喬的堅貞情操所感動。在家務農(nóng)之間,他們也會抽空來墓前獻花憑吊,以示對這對夫婦的崇敬之情。
終于,建安二十八年(223年),小喬去世于丈夫墳墓之側(cè),享年四十七歲。當?shù)厝苏J為應該將這對模范夫婦合葬,于是集資建造厚重的合葬墳冢,讓小喬在地下依然守在周瑜的左右。人們把這處墓地稱為“喬夫人墓”,每逢祭祀都前來獻花憑吊,永世傳頌這段凄美佳話。
周瑜小喬雖然以悲劇收場,但他們忠誠果敢、癡情不渝的精神,卻成為中華民族美德的象征。正是有了像他們這樣視死如歸、殉情以忠的先輩,中華文明才能經(jīng)久不息。
我們當向這些先人學習,在崗位上多立功勞、為國盡忠;在感情里多包容體貼、永葆真情。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復制先輩的人生,但他們的精神卻能永遠指引我們前行。好好活在當下,珍惜身邊的人和事,這樣才不負我們血脈中流淌的不朽情操。
讓我們共同緬懷這段飛蛾撲火般的凄美愛情,但更要牢記其中蘊含的堅貞與忠誠的美德。當這個浮華虛幻的世界試圖摧毀我們的信仰與品格時,不妨想起周瑜與小喬,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