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尚書 總督都是從一品 尚書可以升大學士 為何總督就不行

清代官員的晉升機制在制度上相對嚴謹,總體遵循布階和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了濫提、亂提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然而,總督這個職位卻顯得與其他官員略有不同,引發(fā)了一系列關于總督是否能直接晉升為正一品大學士的疑問。

總督在官制中的原始品級是正二品,通常被稱為從一品的大員,但實際上,在吏部官方檔案中,從一品的職位只包括協(xié)辦大學士、尚書和左都御史,而各省的總督并不被列入其中。總督的品級被稱為“正二品加從一品銜”,并不能等同于從一品大學士。

清代官制規(guī)定,官員的晉升應按照各自品級逐級提升。例如,正七品的知縣升遷時,按照規(guī)定通常會升任從五品的散州知州或從六品的京縣知縣?偠降臅x升路徑則顯得更為復雜,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將其直接提升為大學士。這一情況導致了總督的晉升具有相當?shù)牟淮_定性,需要皇帝親自安排,因此并未納入吏部的明文規(guī)定之中。

總督晉升的情況多半為尚書?偠竭@一職位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地位,因此,大多數(shù)官員更愿意擔任總督而非留在京城擔任尚書。在清代的制度安排下,只有那些表現(xiàn)特別出色并得到皇帝認可的親信重臣才有機會被調至京城擔任總督。這類總督通常是經(jīng)過在尚書任上的歷練,再被提拔為軍機大臣,兼任閣員。這一過程如同現(xiàn)代省部級干部享受副國級待遇。

總督在地方上擔任要職,因此其調任尚書的情況相對較少。尚書的職位通常由京城的翰林官擔任,而工部、禮部等職位則與總督的職責不太相符,因此總督調至京城擔任尚書的情況較為罕見。另一類調任尚書的總督是那些年齡較大、政績不突出、未得到皇帝充分認可的官員。雖然皇帝對他們在地方上的管理還不夠放心,但出于對其多年忠誠服務的考慮,也會給予調任京城的機會。然而,這對于這類總督而言,調往京城僅是養(yǎng)老之地,晉升的空間較為有限。

道光時期以后,總督兼任大學士的情況逐漸增多。此時,清朝通商范圍擴展,地方督撫在外交事務中扮演著越發(fā)重要的角色。一些總督開始兼任大學士頭銜,例如兩廣總督琦善、葉名琛等,他們分別進入文淵閣、體仁閣擔任大學士。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湘軍崛起,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湘、淮軍領袖因其在壓制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中的卓越功勛,被封為侯爵、伯爵等高級爵位,并兼任大學士的職位。

總督兼任大學士的情況在晚清時期的內閣大學士中地位已不再那么重要。朝廷給予總督大學士頭銜往往只是象征性的,更像是錦上添花?偠竭@一職位地位與它晉升為大學士的可能性存在一定差距。在晚清時期,曾國藩之流被賦予湘軍的功勛,兼任大學士的情況較為特殊。然而,晉升為正一品大學士的總督這一路徑,理論上看來仍然相當困難。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