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5000年的歷史文化,歷朝歷代的更迭給后世留下了無數值得研究和收藏的文物,這些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更是他們留給我們的故事,考古專家通過對這些文物的挖掘和修復,把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王朝栩如生的展現出來。
如今對于我們來說,古代文物的最大來源是對于墓葬的挖掘,中國是一個禮儀大國,所以從古至今大家對于身后事的處理看得非常嚴謹,尤其是信奉鬼神之說的古人們。
他們在死前都會為自己挑選好風水絕佳的墓葬,再放上一些珍貴和自己生前習慣用的物品作為陪葬,以求能夠讓下一輩有一個好的開始。
但是陪葬品文化的出現也衍生了盜墓賊這個行業(yè),他們靠著盜取珍貴的陪葬品為生,拿到手后將他們低價轉賣。
這些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墓葬的完整性,也損壞了很多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物,給考古學家的修復和推測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困擾。
上個世紀90年代湖北省襄陽市的一個村子中發(fā)現了一個地洞,當時發(fā)現這個地洞的村民并沒有放在心上,因為當時村子中有很多小動物過冬或者開春的時候都喜歡在地里挖洞為自己來年儲藏糧食。
村民最初的想法是通過這個洞穴尋找到挖洞的動物,然后將其抓回家飽餐一頓,可誰知他剛湊到洞口就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
這個洞穴并不像是動物偶然間挖出來儲藏糧食的,洞口極深,而且周圍沒有任何動物的足跡和糞便,更像是人為的。
村民拿來鏟子對洞穴表面進行了簡單的挖掘,很快發(fā)現這個洞穴里別有洞天,一塊石板堵住了前進的路,此時村民立即感覺到了不對。
自己生活的村子雖然非常普通,但是襄陽在古代因為地理位置和資源豐富,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若是這個洞穴下埋藏著古代文物也非常合理。
而且這塊石板很顯然是有人刻意放在這里作為遮擋的,意識到了這一點的村民立即打電話向當地警方進行匯報,他不敢繼續(xù)對古墓進行挖掘,時刻牢記一旦發(fā)現疑似古墓的存在,第一時間就要匯報給當地警方。
警方聽說了村民的描述后,通知考古專家前來現場進行勘探,考古專家?guī)е鴮I(yè)儀器進行了基礎的檢測后發(fā)現,這個洞穴下很有可能存在著一座非常巨大的古墓,而村民發(fā)現的這個洞絕對不是唯一。
像這樣規(guī)模的盜洞應該還有十幾個,而且分布在這個洞穴的周圍,由此可見,這座古墓應該已經被不止一波的盜墓賊光顧過。
同時也就說明來過這里的盜墓賊絕對會對古墓造成嚴重的破壞,他們心中并沒有保護古代文物的概念,為了拿到棺材中價值昂貴的陪葬品,不惜以過激的手段毀壞棺木和墓葬周圍的擺設。
考古專家的猜測很快得到了證實,村民發(fā)現的這個洞穴并不是唯一,在周圍不遠的地方又發(fā)現了大大小小十數個尺寸相同的洞穴。
在場所有考古專家意識到了這一點,臉上的神色都不算好,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想,這些文物遭到損壞就相當于又失去了一個了解古代的機會。
但是專家們并沒有放棄對古墓的挖掘,因為有很多盜墓賊文化水平極低,分辨不出來真正具有價值的文物是什么,所以在盜墓的過程中,他們很有可能會造成遺漏,哪怕為了這一點,這座古墓的開采也勢在必行。
成功根據村民提供的洞穴打開了木門后,專家把這座古墓稱為襄陽蔡坡12號戰(zhàn)國墓,果然和開采之前的推測相同,里邊的陪葬品已經被前來的盜墓賊們洗劫一空。
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考古專家們都在對現場進行仔細勘查,尋找盜墓賊遺留下來的文物。
那些盜墓賊從小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領,他們能夠輕巧地避開墓葬主人生前所設計的那些機關,將他們的陪葬品偷出去。
雖然也有很大一部分盜墓賊因為身手不夠而遭到機關的暗算,作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陪葬品”留在古墓中,但是盜墓賊這個行業(yè)依舊有人前赴后繼的加入。
畢竟這些文物價值連城,一旦賣出去了,他們很有可能下半輩子都吃喝不愁,時至今日,依舊有很多盜墓賊活躍在墓葬周圍。
在專家的不懈努力和尋找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一些沒被盜墓賊拿走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的數量極其可觀,對于專家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收獲。
這些青銅器代表著一個朝代的文化和冶煉水平,考古專家們可以通過對青銅器的修復和還原推測出當時王朝的文化。
在修復和整理青銅器的過程中,一名考古專家發(fā)現了一件生銹了的寶劍,這把寶劍被埋在土中上千年,經過氧氣和土壤的腐蝕風化,劍身早就破爛不堪,而且在銹跡的包裹下顯得極為殘破。
能夠想象得到當時盜墓賊發(fā)現這把寶劍后,隨手丟棄在一旁的畫面,但是對于考古專家們來說,哪怕是一個文物的碎片,也值得他們耗盡心血的去修復。
考古專家們并沒有放棄對這把39厘米的寶劍進行拯救,在修復的過程中發(fā)現劍身上留著十個銘文,“攻吳王夫差,自作其元用”。
這十個字立即引起了在場所有專家們的轟動,大家通過對現存的史料調查,發(fā)現這把寶劍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吳王夫差劍。
勾踐越王劍和吳王夫差劍齊名,我國至今發(fā)現的吳王夫差劍也不過有九把,能夠在一堆青銅器中發(fā)現這把寶劍,也是一個意外之喜了。
盜墓賊因為自身對于古文物并不了解,對于那些陪葬品是否珍貴的判斷也在于對方的完整程度和成色,當他這把寶劍過于殘破時,就粗略的斷定它并不值錢,沒有將它帶走,這才一直留到了現在。
春秋時期,吳國的鐵礦資源非常豐富,鑄造武器的工藝已經趨近成熟,雖然依舊以青銅器作為主要的鍛造材料,但是已經出現了在武器上鑲嵌鐵元素的工藝,能夠讓武器更加鋒利,有殺傷力。
這把吳王夫差劍不僅有手柄保護,同時還擁有普通青銅武器沒有的鐵片裝飾。
在作戰(zhàn)的過程中不止順手,還能給敵人造成成倍的傷害,同時在戰(zhàn)場上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普通士兵根本沒有機會擁有這樣的寶劍。
古墓中的其他藏品雖然珍貴,但卻遠遠比不上這把寶劍,當時的那些盜墓賊冒著生命危險在古墓周圍打了很多盜洞,他們拿走的那些陪葬品價值固然不菲,但是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寶藏。
幸虧那伙盜墓的眼瞎,否則也不會發(fā)現這樣珍貴的寶貝。
若是那些盜墓賊知道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打通了這座古墓帶走的那些東西加在一起還比不上一把寶劍價值更加珍貴,恐怕這個時候都要氣得吐血。
盜墓賊一直都是一個風險和收入并存的行業(yè),他們每進一個墓葬都會承擔相應的風險,還有很多盜墓賊遇見墓里的機關后能夠僥幸逃脫,但是出去以后卻患上重病,對于他們來說幾乎每一次盜墓都是拿生命去嘗試。
但是盜墓賊卻并不值得我們同情,他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國家利益,不過好在他們其中的大部分人對文物的認識存在著極大的欠缺,否則時至今日我們損失的古代文物將無以計數。
考古專家們對于在古墓發(fā)現的所有青銅器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還原,除了吳王夫差劍以外沒有再發(fā)現任何一件可以與之相媲美的存在。
雖然這個結果讓大家都覺得非?上,不過能夠發(fā)現吳王夫差劍也足以讓所有人滿足,大家都相信日后一定會發(fā)現更多有價值的文物。
這個劍可以說是整座古墓中最有價值的一個陪葬品,完美地向我們展示了春秋時期吳國的鍛造冶鐵技術,雖然襄陽這個古墓中發(fā)現的吳王夫差劍破損嚴重,但是非常具有收藏的意義。
經過專家們的一致決定,最終將這柄吳王夫差劍送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進行保存,以便讓后世更多百姓可以對歷史文物進行觀賞和了解。
那名當初發(fā)現洞穴后積極報告給當地警方的村民也因此得到了當地政府給予相應的獎勵,政府方面對于這樣的行為予以支持,也想讓更多的百姓清楚,發(fā)現文物一定要及時的匯報給上級,不能私下行動。
每一件古代文物都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一旦發(fā)現了文物要及時報告給當地有關部門,不能私下買賣和占有,身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每個人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古代文化進行保護。
畢竟只有國家才能為古文物提供一個更好的保存平臺,讓更多后世百姓有機會看到古代各個朝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