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西靖安的一次考古發(fā)現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座巨大的墓葬被發(fā)現,令人震驚的是,墓中安放了整整47具棺槨,其中46具是年齡在十幾歲的少女。這些少女的遺骸狀況異常,皮膚呈現黑色,身體赤裸,用竹席包裹,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她們的骨骼上布滿了綠色晶狀體,形似“菜花”。
2006年底,江西靖安的村民們在夜晚聽到山坡上傳來奇怪的聲音,勇敢的村民前往查看,發(fā)現了一些深不見底的洞,看上去非常像盜墓賊挖掘出的盜洞。村民們報告了這一情況,警方隨即組織考古專家前去勘察。專家們的確發(fā)現了這些盜洞,而洞周圍的土壤中散落了許多棺木的碎片和絲織物。
這一發(fā)現引起了極大的關切,專家們擔心盜墓賊可能已經深入墓葬破壞文物。墓洞深達八米,預示著墓室主人地位非同尋常。于是,專家們決定通過洞口進入墓室,但墓室外面卻有積水,為了進入墓室,他們不得不先將積水抽干。經過一番努力,積水被排干,專家們終于進入墓室,但卻發(fā)現盜墓賊已經破壞了墓葬,所尋物品無獲。
這座土丘的規(guī)模和形態(tài)令專家們興奮不已。這座高達12米,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土丘,顯然是一座巨大的古墓。然而,此時警方成功抓獲了3名盜墓賊,成功追繳了被盜文物,這使專家們得以根據追繳的文物進行判斷,墓葬可能是東周時期的,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考古隊對墓葬展開了一個多月的挖掘,最終揭示了整座墓葬。墓葬的規(guī)模驚人,南北長約14.7米,東西寬約11.4米,總面積達到147平方米。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中的殉葬者。在專家們打開棺槨時,驚人的發(fā)現是:整整47具棺槨擺放整齊地安放在墓室內。這一規(guī)模在考古歷史上尚屬首次,這引發(fā)了人們的深思。隨后的分析表明,這些少女是紡織女工,這使得這座墓葬變得更加神秘。
盡管殉葬者的地位可能并不是很高,但從她們身上出土的文物卻揭示了古代紡織技術的高度。發(fā)現的紡織用具、絲織物、織錦等,表明古代人在簡陋的條件下也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工藝品,這證明了古代紡織技術的成熟。
這座墓葬的發(fā)現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歷史信息,尤其是關于古代紡織技術和社會結構方面。這些少女的殉葬實踐揭示了古代社會的某種風貌,而綠色晶狀體的現象則可能是與殉葬習俗、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有關。然而,這一發(fā)現只是考古工作的開始,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以揭示這座墓葬背后更加復雜的故事。